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也曾发生过许多场大屠杀,它们同样值得被记住。今天为大家带来十部关于大屠杀的影片,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影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白俄罗斯德占区发生的战争罪行为背景。主角弗廖拉是一名年轻男孩,不顾其母反对参与了抵抗运动,目睹了白俄罗斯村民所遭受的劫难。
影片结合了过度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带有存在主义哲学和主题色彩。《自己去看》在上映后获得好评,在第14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得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如今被视为俄罗斯影史上的杰出之作。
影片改编自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的小说《辛德勒的方舟》。它讲述了一个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拯救犹太人的故事。这些被救的人大都是波兰犹太人在二战时期的逃难者。犹太人大屠杀时期,辛德勒将他们召集到他的工厂里面,以工作的名义帮他们避难。
该片鸿篇巨制,票房也收获颇丰,共获七个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电影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配乐奖。除奥斯卡奖外,该片还获得七个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三个金球奖。
该片由线年卢旺达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卢旺达胡图族饭店经理保罗·路斯沙巴吉那如何在种族仇杀中设法挽救1268位图西族和胡图族难民的故事。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发生在1994年4月7日到7月15日卢旺达内战期间。在这一百天里,全副武装的胡图族军人大肆屠戮部分温和派胡图族人、特瓦族人以及作为少数族裔的图西族人。关于此次种族灭绝的遇害人数,学术界广为人所接受的数字是50万到80万。
《杀戮禁区》同样讲述的是卢旺达大屠杀。1994年4月,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一所名叫ETO的中学里。这里不但变成了联合国的军事基地,还是一所提供庇护的难民营。然而,危险却时刻伴随在图西族人的身边,因为在学校的铁门外,围满了身上佩带着弯刀的胡图族民兵。
影片的另一个名字叫《猎犬》(Shooting Dogs),角色本身是虚构的,但整个事件却是真实的。影片在ETO高中实地取景,这里正是1994年发生屠杀事件的现场。“Shooting Dogs”则来自于联合国维和部队曾经开枪射杀那些啃食腐烂尸体的当地的狗。
改编自爱尔兰作家约翰‧波恩的同名畅销小说《穿条纹衣的男孩》的悲剧电影,由马克·赫曼编写与指导。这部电影的故事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八岁的小男孩布鲁诺和在灭绝营中的同龄犹太男孩萨谬尔的角度描述有关纳粹大屠杀期间纳粹灭绝营的内幕故事。
孩童的世界里没有灰色地带只有黑与白,好人与坏人。大人觉得一个八岁的小孩不需要懂集中营,也可能是因为无法理直气壮的回答孩子天真的提问,所以选择回避与避而不谈关于集中营的一切。
但是对生命充满好奇的小孩却因为探索未知的一切而在大人无法预见的情况下,跟一个名为敌人的另一个小孩,成为朋友。德国军官父亲每日确保毒气室的死亡被执行,最后自己的小孩却讽刺性的死在这个毒气室。
利迪策大屠杀是1942年6月在阿道夫·希特勒和党卫队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的继任者库尔特·达吕格的命令下针对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今属捷克)利迪策的毁灭行动。
为了报复1942年春末当地村民对帝国保护者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的暗杀行动,村里所有15岁以上的173名男子于1942年6月10日被处决。另外十一名男子也难逃此劫,其余人员也遭到关押。在全村503名居民中,有307名妇女和儿童被送往克拉德诺学校的临时拘留中心。
其中,184名妇女和88名儿童被驱逐到集中营;只有七名因血统纯正而可以德国化的儿童被移交给党卫军家庭,其余村民被送往海乌姆诺灭绝营的毒气室内杀害。
该片讲述了联合国翻译阿伊达在工作中得知了致命而残酷的信息后,极力挣扎去逃脱迫在眉睫的命运的故事。
影片透过一位身份特殊的母亲视角,再现了波黑战争这一历史疮疤,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最严重的种族灭绝事件,犹如南欧版的《辛德勒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