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4日

谭思超,男,1979年2月出生,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黑龙江省核动力装置性能与设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反应堆热工水力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目前担任军委装备发展部核动力专业组专家、军委科技委未来空战体系论证组专家、陕西省先进核能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反应堆安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Nuclear Reactor Design and Technology副主编等。出版专著《海洋条件下反应堆热工水力特性研究》1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课题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单篇最高他引71次(SCI),授权发明专利15项。主讲课程《核反应堆工程》入选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重点建设项目。获核能行业协会青年优秀人物奖,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博士论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在反应堆物理热工耦合特性与反应堆安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相关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已应用于我国舰船核动力和浮动核电站等研发设计和安全分析中,产生了显著的国防意义和社会价值。

1997年9月-2001年7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2001年9月-2003年7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003年9月-2006年3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06.4-2007.8,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讲师

2012.12-2014.12,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兼人力资源处副处长

2016.6-2019.11,哈尔滨工程大学人力资源处处长兼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

2019.11至今,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方向核反应堆热工水力

承担项目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压水堆燃料组件瞬态热工水力行为联合研究,2018/01-2020/12,主持

2.中核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基于激光诊断技术的窄矩形通道流场与温场特性研究,2018/01-2019/12,主持

3.中核集团领创基金,高效核动力冲压发动机堆芯热工关键技术,2020年启动,主持

4.科技部重大专项,系统分析类软件数据标准开发,2019/10-2020/10,主持

5.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项目,内置换料水箱自然对流及热分层实验研究,2017/09-2018/03,主持

6. 中广核研究院项目,先导钴靶件钴棒流致振动试验,2017/07-2018/04,主持

7.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晃荡现象对小型堆稳压器的影响研究,2017/05-2018/09,主持

8.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项目,系统分析程序局部模型的开发和验证,2017/05-2017/12,主持

9. 航空工业特种飞行器研究所项目,大型飞艇动力可行性论证和概念方案设计,2017/05-2017/10,主持

10. 中核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含硼溶液扩散行为实验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2017/02-2019/02,主持

11. 国防科技工业局项目,泵/阀内流场特性测速方法机理研究,2017/01-2018/12,主持

12.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项目,基于激光诊断技术的子通道程序验证,2017/01-2019/11,主持

13. 热能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海洋条件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动态运行特性研究,2017/01-2018/12,主持

14. 国防预研项目,强非线性波浪/大变形自由面两相流模拟与测量方法研究,2017-2020,参加

15. 中广核集团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项目,海洋条件对ACPR50S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影响分析,2015/09-2016/05,主持

16. 中核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带搅混装置单相流场、温场测量实验,2015/01-2016/10,主持

17. 黑龙江省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摇摆运动下自然循环核热耦合流动不稳定性研究,2014/01-2016/12,主持

18. 国防预研项目,核动力系统海洋条件下环境适应性研究,2013/01-2016/12,主持

19. 国家核能开发项目,水冷反应堆自然循环安全技术研究,2012/01-2015/12,参加

20. 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摇摆条件下冷却剂低流速瞬变流动、传热特性研究,2011/09-2013/09,主持

[4]谭思超.主题报告:基于激光诊断技术的燃料组件设计技术研究,第一届全国反应堆核燃料技术发展研讨会,四川 成都,2016年10月.

现已毕业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35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其中留学生3人),硕士研究生15名。其中11名同学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毕业生中就业于中核11人(其中核动力院6人),中广核4人,中船重工7人(其中701所3人,719所4人),东北电力大学1人,国防科工局1人,其余就业于中科院、中国航发、东方电气等单位,另有1人于清华大学深造,1人于上海交通大学深造。

本科生授课课程《传热学》双语(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热流体》(南安普顿联合学院全英文课程)《工程流体力学》

《热流体学》实践性教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核反应堆工程》双语教学研究课题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ABET认证标准的核工程专业双语课程建设

哈尔滨工程大学多媒体建设项目,“核反应堆工程”双语课件建设社会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

专利成果[1]谭思超,黄云龙,周鹏,李鑫,苏建科,米争鹏,李兴. 一种离心泵流场-压力脉动耦合测量实验系统[P]. 黑龙江:CN108757505A,2018-11-06.

[2]谭思超,苏建科,李兴,黄云龙,米争鹏,张琦,张立鑫. 一种可伸缩的棒束通道多物理场可视化本体设计[P]. 黑龙江:CN207474083U,2018-06-08.

[3]谭思超,黄云龙,李鑫,米争鹏,苏建科,李兴,卢瑞博,周鹏. 可视化先导钴靶件钴棒流致振动实验装置[P]. 黑龙江:CN107830979A,2018-03-23.

[8]谭思超,王啸宇,赵婷杰,高璞珍,王瑞奇. 一种用于非稳态流动传热可视化研究的实验及测量系统[P]. 黑龙江:CN104458204A,2015-03-25.

[11]谭思超,文静,付学宽,孟涛,王啸宇,朱子健. 一种用于模拟蒸汽发生器中汽泡行为的可视化实验装置[P]. 黑龙江:CN104236851A,2014-12-24.

[13]谭思超,付学宽,宋禹林. 一种用于横荡条件下气泡行为研究的实验及图像自动采集系统[P]. 黑龙江:CN103940579A,2014-07-23.

[15]谭思超,王啸宇,杨征,李少丹,庄乃亮. 一种用于脉动流流态转捩可视化研究的实验及测量系统[P]. 黑龙江:CN103512723A,2014-01-15.

出版著作专著《海洋条件下反应堆热工水力特性研究》(ISBN:978-7-118-11254-2),国防工业出版社,第1

教材《核动力系统热工水力计算方法》(ISBN:978-7-302-30710-5),清华大学出版社,参编发表论文截止2019年3月,发表论文150余篇,SCI期刊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37篇,JCR一区和二区25篇,EI论文68篇。

[1] 谭思超,张红岩,庞凤阁,高璞珍. 单相-两相自然循环过渡点的实验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05. (03)

[2] 谭思超, 张红岩, 庞凤阁, 高璞珍. 摇摆运动下单相自然循环流动特点. 核动力工程. 2005. (06)

[3] 谭思超,庞凤阁. 摇摆运动引起的波动与自然循环密度波型脉动的叠加. 核动力工程. 2005. (02)

[4] 谭思超, 庞凤阁, 高璞珍. 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核动力工程. 2006. (01)

[5] 谭思超, 庞凤阁, 高璞珍. 低压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实验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06. (02)

[6] 谭思超, 庞凤阁, 高璞珍. 摇摆对自然循环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核动力工程. 2006. (05)

[7] 谭思超, 高文杰, 高璞珍, 苏光辉. 摇摆运动对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 核动力工程. 2007. (05)

[8] 谭思超, 高璞珍, 苏光辉. 摇摆运动条件下自然循环流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07. (11)

[9] 谭思超, 高璞珍, 苏光辉. 摇摆运动条件下自然循环复合型脉动的实验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8. (11)

[10] 谭思超, 高璞珍, 秦胜杰, 黄彦平, 苏光辉. 低流速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汽泡脱离点实验研究. 核科学与工程. 2008. (04)

[11] 谭思超, 高璞珍, 苏光辉. 摇摆运动条件下自然循环温度波动特性.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8. (08)

[12] 谭思超, 高璞珍, 苏光辉. 摇摆运动下系统空间布置对自然循环流动特性的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8. (11)

[13] 张文超, 谭思超, 高璞珍, 张虹, 张红岩. 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的混沌特性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2. (06)

[14] 张文超, 谭思超, 高璞珍. 摇摆参数对自然循环系统混沌脉动影响分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2. (06)

[15] 刘宇生, 谭思超, 高璞珍, 袁其斌. 矩形通道内脉动层流流场特性理论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2. (11)

[16] 张文超, 谭思超, 高璞珍, 张虹, 张红岩. 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非线性演化特性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2. (11)

[17] 刘宇生, 谭思超, 高璞珍, 张虹. 矩形通道内脉动层流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 (02)

[18] 李少丹, 谭思超, 许超, 高璞珍, 徐建军. 窄通道内不凝结气体对过冷沸腾汽泡行为的影响.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 (03)

[19] 王占伟, 谭思超, 张文超, 高璞珍, 张虹, 杜思佳. 摇摆运动下自然循环高含汽率流动特性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 (03)

[20] 张文超, 谭思超, 高璞珍. 基于Lyapunov指数的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混沌预测. 物理学报. 2013. (06)

[21] 张文超, 谭思超, 高璞珍. 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系统流量混沌脉动的检验与预测. 物理学报. 2013. (14)

[22] 谭思超, 王占伟, 兰述, 张虹. 摇摆运动下窄矩形通道单相瞬变流动时均阻力特性研究. 核动力工程. 2013. (S1)

[23] 张川, 谭思超, 赵佳宁, 刘宇生, 高璞珍, 张虹. 窄矩形通道内脉动流过渡特性实验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 (09)

[24] 张连胜, 张红岩, 谭思超, 张文超, 高璞珍, 张虹. 摇摆运动下单相自然循环核热耦合特性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 (10)

[25] 张连胜, 谭思超, 赵翠娜, 高璞珍, 张虹. 摇摆对自然循环核热耦合平均功率的影响.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 (11)

[26] 文静, 谭思超, 付学宽, 孟涛, 宋禹林. 横向震荡条件下水中气泡速度特性实验研究. 核动力工程. 2016. (01)

[27] 袁红胜, 谭思超, 庄乃亮, 唐凌虹, 张川, 张虹. 矩形通道内加减速条件下流态转捩特性研究. 核动力工程. 2014. (06)

[28] 张川, 谭思超, 赵佳宁, 袁其斌, 张虹. 非稳态条件下平板通道内层流速度分布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4. (01)

[29] 李少丹, 谭思超, 高璞珍, 许超, 高风. 窄通道内的汽泡核化以及滑移汽泡的影响.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4. (05)

[30] 宋禹林, 谭思超, 付学宽. 晃荡对气泡上升运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核动力工程. 2014. (S1)

[31] 李少丹, 谭思超, 高璞珍, 许超, 胡健, 郑强. 周期力场下窄通道内汽泡滑移实验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4. (08)

[32] 李少丹, 林原胜, 谭思超, 高璞珍. 双色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测温技术研究. 核动力工程. 2014. (04)

[33] 李少丹, 谭思超, 许超, 高璞珍, 庄乃亮. 流动沸腾条件下窄通道内的汽泡生长和冷凝.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4. (S1)

[34] 张晓玉, 谭思超, 余志庭, 宋禹林, 张虹. 摇摆参数对自然循环下波谷型脉动的影响.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 (01)

[25] 谭思超, 赵富龙, 李少丹, 高璞珍. VOF模型界面传质与体积传质的转换方法.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5. (03)

[36] 李少丹, 谭思超, 高璞珍, 许超. 摇摆运动对窄通道内汽液界面参数的影响. 核动力工程. 2015. (02)

[37] 宋禹林, 谭思超, 付学宽, 李小辉. 晃荡条件下气泡上升速度特性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5. (06)

[38] 王啸宇, 谭思超, 李少丹, 岳冲.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法的空泡份额测量.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 (11)

奖励[1]浮动堆燃料组件物理热工耦合特性研究,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19-09;

[2]第十四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科协,2020-05,排名第一;

[3]核能行业协会优秀青年创新人物奖,核能行业协会,2020-10,排名第一;

[4] 海洋条件下船用反应堆热工水力特性机理研究,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9.11,排名第一;

[5] 运动条件下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机理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2.9,排名第一;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12.1,排名第二;

[7] 谭思超,摇摆对自然循环热工水力特性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9;

[8]谭思超,水冷反应堆自然循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三等奖,2018;团队成员李东阳,副教授(预聘),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非牛顿流体湍流减阻流动、微小尺度通道流动与换热、核燃料组件中的流动与换热、海洋条件下核动力装置液体晃荡;

个人简介:2010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学士学位,2012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硕士学位,2017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7至2018年以色列维兹曼科学研究院应用物理博士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广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船重工、重点实验室等各项课题。发表SCI论文7篇,EI论文7篇,译著1本。

研究方向:核反应堆热工水力与安全,先进燃料特性研究,两相流测量与建模,两相流数值模拟,两相流相界面输运,先进单相流与两相流测量及两相流测量技术研发;

个人简介:2017年毕业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获核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担任黑龙江省核动力装置性能与设备重点实验室秘书、核学院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中心秘书,任中国核学会、美国核学会、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主讲黑龙江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传热学及研究生、留学生等课程6门,获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工组优秀奖。指导硕士生11人(含留学生1人)、博士留学生1人、本科毕业设计13人,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项,获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优秀指导教师。主持教改项目2项,参与教改项目6项,发表教改论文2篇。主持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及面上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及面上项目、及其他横向科研项目等19项,科研经费累计700余万元。截止目前,发表论文40余篇,h-index 10,申请发明专利6项,受邀作国际研讨会报告2次,作国际会议大会报告6次。获黑龙江省“博士后青年英才计划”人才项目、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各1项。

研究方向:反应堆热工分析、小型反应堆设计、反应堆装置结构优化设计、两相流动传热传质等相关研究;

个人简介:2018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曾获得中核英才“启明星”人才支持计划、黑龙江省优青、获评北京市3E好学生、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哈尔滨工程大学优秀班主任等几十项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共发表文章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省部级学术专著1部。主持装发预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基金、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基金等课题十余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基金及特别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基金1项。

个人简介:2017年至2018年英国思克莱德大学访问学者。近5年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15篇,EI检索5篇,ESI前1%高被引论文1篇,亮点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共9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共计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基础加强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